禽類體外模擬消化方法的發展分為以下3個階段
點擊次數:1061 更新時間:2021-04-26
雖然飼料養分在禽類體內的消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但與其他家畜(特別是反芻動物)的消化過程相比,還是相對簡單的。酶的消化作用是家禽最主要的消化方法,微生物的消化作用較小。因此,用體外消化法評定家禽飼料的營養價值,較其他畜禽相比更具有說服力,營養學家對家禽體外消化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
豬的體外消化法評定飼料營養價值
20世紀80年代,Sakamoto等利用胃蛋白酶-豬小腸液測定了4種雞飼料干物質和粗蛋白質的消化率,發現與雞體內消化代謝試驗結果存在顯著相關;用胃蛋白酶-豬小腸液凍干粉估測雞飼料的代謝能值,亦取得了較好的結果。這說明利用豬的消化酶譜來模擬機體內消化過程在一定范圍內是可行的。雖然利用豬體外消化模擬操作方法和采用豬的內源消化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估測出雞體內的養分消化率,但由于家禽與豬消化生理特點差異巨大,簡單地利用豬來替代家禽評定飼料的營養價值,其結果并不能被*接受。
利用人工消化液評定飼料營養價值
人們最早是以豬胃蛋白酶和胰酶為消化酶源,在與雞消化道內pH接近的條件下,通過研究不同的胃蛋白酶和胰酶水平以及消化時間對食糜粘性的影響,確立適合于雞的酶法評定飼料營養物質消化率的操作程序。在此基礎上,Zyla等以火雞為試驗動物對該方法進行了改進,實際測定了火雞嗉囊、胃和小腸內食糜的pH作為酶法模擬中的pH參數,不僅對胃和小腸的消化過程進行了模擬,還模擬了雞的嗉囊。同時,還將透析法應用于該方法中,消除消化產物對酶促反應的抑制作用,該方法是家禽體外消化模擬方法中較為成熟的一種。荷蘭學者Larsson等(1997)對Zyla等的操作方法進行改進,使用胃腸道動態模型,包括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4個連續模擬室,并通過計算機來調控人工小腸液的分泌及消化環境的調節,使其結果更接近雞消化代謝的試驗結果。人工消化液法由于所有消化酶均來自于人工合成,因此其消化環境適應能力、最適反應條件可能都與家禽消化道有所差異,因此,其測定結果與實際家禽飼養試驗結果可能存在系統差異,需要進行校正。
采取禽類腸液評定飼料營養價值
近年來,為克服人工配制消化液的缺點,人們開始模擬豬體外消化模式,采取引流提取家禽消化液作為反應液,進行飼料體外消化模擬實驗。該方法的主要缺陷是采集消化液對禽類應激過大,造成消化液可能會與健康動物有一定差異。